top of page
sapphire-v1.jpg

趙悅均, LCAT, ATR-BC

She/Her

​高級諮商師

人生是由不同過程組成的一段旅程,有些過程不是很好走,可能是在一段關係中遇到瓶頸,或是站在人生轉折的交界口,你可能會覺得迷惘、受傷、焦慮或甚至覺得呼吸困難,如果陪伴與支持能讓這段旅程更容易,那我很願意陪你走一段。

 

諮商關係是一種專業關係,也是合作關係,讓自己有一個安全的機會,可以梳理內在的感覺與情緒、釐清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還有調整看待內在與外在世界的角度。有些習慣與不習慣,習慣討好別人,不習慣得到別人的稱讚,其實是沒有能被好好處理的感覺與情緒所形成的模式(pattern);在我們的諮商關係中,透過敘說、藝術或是非語言的方式探索這些習慣背後的深層原因與影響,透過感官的覺察來層層了解我們的感官反應、具身情緒(Embodied emotions)和內在衝突與矛盾,最終達到整合與重新詮釋自己的內在與外在。

 

如果你覺得現階段的路很難走,我願意跟你一起邊走邊練習梳理生命中的細節與紋理,重新理解自己的生命經驗來建立多面向的自我與人際/親密連結,讓你成為自己旅途的掌舵者。

 

我會說中文、台語和英語。

  • LinkedIn
  • Instagram

諮商關係是一種專業關係,也是合作關係,讓自己有一個安全的機會,可以梳理內在的感覺與情緒、釐清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還有調整看待內在與外在世界的角度

我的故事

作為一名台灣移民,以及過去十年與亞裔族群工作經驗,我更能深刻理解國際留學生/工作者和第一代或是第二代移民家庭在美國所面臨的困難與驕傲。這些困難包括語言和文化適應的艱辛,以及跨文化身份認同的摩擦。

而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我每年都會積極參加進修,並致力於將這些學習到的知識更全面地應用於不同多元群體的幫助。我其實很相信在這個多元的世界中,種族、文化、職業、性取向等差異都是個體獨特性的來源,而社會的多元性也是人性中寬容與慈悲的養分。我深信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應該受到尊重和理解,並期待能與您攜手合作,一同邁向更健康和有意義的生活。

此外,我也投入精力協助其他藝術諮商心理師的專業成長。目前,我在紐約大學(NYU)和視覺藝術學院(SVA)擔任督導,透過分享我的經驗和知識,幫助新一代的治療師發展技能和洞察力。而我相信,療癒不應該只存在於諮商室,療癒也可以很生活化,所以有時候會把一些專業知識或是心得,不管是用藝術創作或是寫作的方式,分享在社群網站。

治療取向

身為一位整合取向的治療師,我相信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和具備諮商技巧同樣重要。在我自己的自我療癒之旅中,我深刻體會到,將自己最內心的議題展現給一個陌生人(就是治療師我),絕對是一大挑戰。因此,我希望能以一種溫暖、有點創意,甚至帶點遊戲性的方式跟你合作。畢竟,儘管我是一位專業的諮商師,但事實上,我只是一位深深愛著藝術和心理學的人,所以,你才是你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是一位TF-CBT(創傷焦點認知行為治療)認證的治療師,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創傷知情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傷痛,我將協助你開始將問題外化,即『我遇到了一個問題,但我本身不是問題』,並學會調整你的認知,以技巧性方式應對問題,並識別那些非理性的信念,最後可以達到行為上的改變。而我則會運用藝術治療以及MBSR(正念減壓法),以更具創意和放鬆的方式將這些概念傳達給你。

 

當然,有時候我們都會有那種感覺,"道理我都懂,但是就是做不到"。在這種情況下,我會運用藝術治療、情緒焦點取向伴侶治療(EFT)以及家族內部系統(IFS)的bottom-up方法。我擅長以依附關係(Attachment)和情緒取向的觀點來探討個體,從情感、身體感官、精神層面逐漸整合到認知和行為。從內而外,由個體到整個社會文化,最終引導你實現自我接納,達到透徹的過生活。

我的專長

藝術治療與內在家庭系統 (IFS)

「我沒有藝術天分可以做藝術治療嗎?」,不用擔心,藝術治療強調藝術媒材的表達而非美感上的追求。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藝術創作與口語表達的整合性治療法,藝術治療中強調「個案—創作作品—藝術治療師」三者之間的互動,藝術治療師在個案的創作過程中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個案透過藝術媒材來重新體驗、檢視與整合內在世界,尤其是那些比較負向的情緒與感受,而藝術媒材本身具有感官探索的特性在,能帶來身體與心靈上的舒壓;當這些內在世界透過藝術具現化,讓我們的內在想法與情感得以被看見,尤其是那些不容易說出口的矛盾與衝突,而內在家庭系統 (IFS) 與藝術治療完美結合,創造力是心理韌性的重要元素。透過藝術來外化內在「部分」(Parts),能幫著個人探索個人內在系統,並且與內在的保護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在分化與整合過程中成為一個人。

情緒困擾

大部分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很少會學習與處理情緒,大多是會學到要壓抑情緒,尤其是所謂的「有負面情緒不能解決問題」,像是焦慮、憂鬱、擔心、憤怒、忌妒等等,這些情緒其實帶有好的價值,適度的焦慮可以對於未來做到更多的準備,或是那股被遏制的憤怒,實際上是面對不公平對待的自我保護機制,但同時也擔心它若爆發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但這些被壓抑的情緒不會消失,會以不同形式存在於身體,所以有時候情緒來的時候,可能情感上會處於「麻麻的」、「空空的」,但是會有胃痛或胸悶等生理反應,長期下來,壓抑情緒的方式也會形成心理防衛機制,像是自我批評、受害者情節、追求完美、解離等。我願意跟你一起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去探索情緒背後的深層原因、信念與模式,了解「這個情緒在此刻出現的意義是什麼?」,對於「沒甚麼感覺」的個案,藝術治療也提供一個安全空間給負向情緒的宣洩,讓長期壓抑情緒所帶來的情感麻痺(Emotional numbing)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呈現,學習感受情緒與身體反應,自然地會找到接納與調整情緒的方式。

 

成長創傷 

成長創傷(Developmental trauma)是指在成長過程中慢性且多重事件累積起來的創傷,像是原生家庭創傷、童年創傷、親密關係創傷、親職化小孩、長期情感忽視、代際創傷(cross-generational trauma)、性多元群體創傷或是社會文化角色與壓迫等;成長過程中,與外在的互動經驗會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以及自我價值,有可能會在感情中、職場關係中慣性討好別人,有可能無意識去承擔別人的情緒勒索,或是覺得自己需要在情感上依靠別人的肯定才會覺得安心,甚至也會如同Dr. Van der Kolk說的一樣『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會承受一些創傷經驗帶來的身體不適,或是如同IFS所提到的,會長出不同的部分來回應傷痛。我會幫助你一起探索內在的匱乏與矛盾,修復成長創傷經驗帶來的負面影響,重整大腦思考脈絡以及身體中的情感體驗,學會調節自己的內在衝突,也能以更肯定和開放的方式與他人連結與互動。

伴侶諮商與家族治療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在一段關係中能被聽見和被看見。​在關係中,有時會有衝突,可能是溝通、感情淡了、生活習慣、性、價值觀或是文化差異,但即便遇到衝突,我們都渴望對方能夠理解我們,聆聽我們的聲音,並給予支持。

我提供親密關係個人諮商以及伴侶諮商,以情緒取向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簡稱EFT)為基礎,整合了依附關係、情緒調節和經驗取向。我們將從依附關係去探討在友情、伴侶或家庭關係中的自我,以及這些自我在關係中的呈現與互動;不知道你有沒有經驗,本來在吵一件事情,但這個爭執不但沒有結束反而帶出更多爭執,或是發現常常吵架到最後都是很含糊的處理,或是發現自己在親密關係常常用一段關係來結束另一段關係等等,這些慣有的模式patterns就很適合用EFT去一層一層的打開,理解彼此對關係以及自我的期待和需求,澄清對方的想法或是感受後,練習增加溝通效能,進而達到修復關係或是和平離開一段關係。

我接受了長期的NYCEFT培訓,擅長處理華人伴侶問題、多元性別伴侶問題以及跨文化伴侶問題。
 

親職諮商

教養問題,往往是父母在學會放手和給與引導間的拿捏問題,透過親職諮商,與家長一起從全人發展的角度來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幫助,學習有效的引導技巧,來減少教養衝突,增加親子間的尊重與平等;在諮商過程中,也會協助家長看待自身生活角色的調適與期待如何影響親子關係,透過整合個人內在與外在環境(世代差異、文化差異)來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個人成長

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人要成長到大,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回想成長經驗中總是有許多的考驗。在求學時,我們經歷了比較成績或是才華的壓力;畢業後,我們開始關注成就和社會壓力,還要應付社會對年齡和性別角色的期待,比如 「30歲沒有結婚就是剩女」或「男生沒有存款多少不能談婚論嫁」。嗯,人生有時確實挺難的。
別擔心,我會跟你一起渡過人生中的這些關卡,幫助您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優勢
,自我價值、自尊心、自信心,甚至高敏感人格、內向型人格、性別認同和性取向探索、跨文化適應、個人壓力和調適、職涯轉換等方面。我們也將探討文化差異和語言差異,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適應和成長。

專業執照與證書

  • 執照:紐約州註冊藝術治療師 (LCAT 002513)

  • 美國註冊與認證藝術治療師 (ATR-BC) 

  • 學歷:美國長島大學 臨床藝術治療與諮商 碩士

  • 學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 學士

  • 認證:創傷知情認知治療 (Trauma Focused-CBT)

  • 認證:正念減壓 (MBSR)

  • 高階培訓:家族內部系統 (IFS) Level 1

  • 高階培訓:AEDP感動治療-當代心理動力

  • 高階培訓:情緒取向伴侶諮商 (EFT) Core Skills 進階

  • 高階培訓:EMDR及家族內部系統(IFS)與藝術治療的結合

  • 高階培訓:家族內部系統 (IFS) Circle

  • 高階培訓:親職關係輔導與家長成長 (Ackerman Institute for the Family)

  • 高階培訓:藝術治療在心理劇的運用

更多關於我

當我不是治療師這個身分時...

我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我喜歡持續探索和嘗試新事物。在藝術創作方面,我曾長時間深入陶藝、手拉坯、以及Procreate繪圖,最近我也嘗試了絹印(silkscreen)。我享受探索紐約市的城市文化,也享受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前陣子也開始學習射箭。當我需要放鬆時,我喜歡在家中甚麼事情都不做發呆曬太陽,閱讀漫畫,聽聽樂團或研究新的烹飪食譜。此外,我自豪地承認我是一位貓奴!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寵物的陪伴下,不管是狗還是貓。現在,我有一隻迷人的小橘貓,你可能會在做線上諮商時看到她。

為什麼會成為助人者?

如同許多同世代的人一樣,成長過程中充滿比較文化和物質主義,這些挑戰使我傾向放大檢視自己的不足之處,成就、外貌、身材、收入等等,長久的比較讓我感到壓力,以至於我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跟別人不同時會有焦慮。我在鄉下長大,我的父母婚姻關係並不和諧,由偽單親家庭轉為真正的單親家庭,這讓我深刻體驗到社會對單親家庭和性別角色的壓力。我從小就體驗到整個大家族對婚姻的影響,我的原生家庭成員在情感和財務方面的不成熟,以及他們的自卑感延伸為對於小孩的期望,這讓我長時間地努力保持長輩們心中的「乖孩子」形象,必須壓抑那些不符合這個形象的情感和行為。

然而,這些經歷也啟發了我對於心理諮商的興趣,在大學時期開始自我療癒的旅程。又加上透過與創傷或是自傷個案的合作,我更深入地了解到"麻木"和"解離"的情感狀態,我一直以來都是被告知著我的痛苦不算甚麼,因為有比我更痛苦的人,這個讓我學會否定自己的感受,直到後來我開始接觸藝術治療,以溫暖有趣的方式突破我理智的防衛,與被壓抑的部分再次相遇。相遇的那刻我發現,從來沒有人教我怎麼跟自己的感覺相處,反而我一直都在壓抑自己的情感以滿足別人的期望,在後來的相遇,有時不知所措、有時生氣、有時覺得丟點、有時憂傷,但是漸漸地學會了用慈悲的眼光看待自己,開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能夠用更立體的角度去看待曾經傷害過我的人和整個社會文化。我的經驗也讓我對原生家庭,跨世代和社會文化所帶來的成長創傷,以及依附關係和情感連結的議題充滿了興趣。我深信,這些經歷和情感狀態可以通過心理諮商和藝術治療找到療癒之道。

專業經歷

Stuyvesant High School 曼哈頓史岱文森高中駐校心理諮商師

University Settlement Early Childhood 早期兒童啟蒙部門

Taichung Veteran Hospital Community Suicide Prevention 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科自殺防治專案

Kadimah PROS Psychiatric Outpatient Program 社區精神醫療復健中心

Kids Esteem Montessori School 蒙特梭利小學

Taipei LongAn Elementary School 龍安國小輔導室

Taipei Municipal Hospital Psychiatric acute unit and Outpatient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精神療養院區

Hulan Immigrant Community Foundation Play Therapy Support 移民課後服務項目遊戲治療

bottom of page